家长作为孩子近视防控的“守门人”,一定要关注孩子近视发展四个阶段。 不管在哪个阶段,都建议带孩子做对应的检查,才能做好从“防”到“控”的全过程近视管理。 关注孩子近视发展4个阶段,做好近视管理,“四个检查”! 还没近视做预防!查“远视储备” 远视储备是眼睛的一种保护因素,它相当于一个缓冲区,让孩子没那么快近视。 如果在远视储备消耗快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过度用眼的习惯,有可能会向近视发展。 总体来说,远视储备是不断减少的,但通常不是直线下降,每个孩子下降的速度不一样。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出生都是远视眼,随着生长发育,眼轴增长,远视储备会逐渐变少, 当远视储备低于下限值,就有近视风险。不同年龄远视储备下限值不同, (6岁以内远视储备小于75度,7-8岁远视储备小于50度,9-10岁远视储备小于25度,11-12岁已无远视储备) 尽早检测远视储备,科学预防近视发生。 疑似近视做鉴别!查“真假近视” 真性近视一般是指轴性近视,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使眼轴变长,超过了正常数值, 远处的平行光线射入眼球后,其焦点落在了视网膜前,无法清晰成像。 假性近视是长时间用眼过度导致视疲劳、睫状肌过度紧张,形成的暂时性视物不清。 判断真假性近视,主要方法是睫状肌麻痹验光(散瞳验光)。 散瞳验光的实质是放松由于眼肌长时间的过度紧张而产生的疲劳, 如果散瞳后验光没有度数,那就是假性近视,建议观察;如果有近视度数,就是真性近视,建议配镜。 当发现孩子疑似近视,要查真假近视。假性近视错误配镜,会加速发展为真性近视。 已经近视做控制!查“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” 高度近视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眼球发育异常、高度近视家族史、长期不良用眼习惯的人群等。 高度近视具有较强的遗传性倾向,当孩子父母患有高度近视时,子女也非常容易患有高度近视。 如果有歪头看书、躺着看书、走路看书或者在光线太亮或太暗的情况下用眼,也可能出现高度近视。 当孩子已经近视,要查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,如果孩子已经近视并且属于高度近视风险人群,就要特别注意! 要采取科学的近视控制手段,避免孩子发展成为高度近视。 高度近视做补救!查“高度近视并发症” 当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不断变长,可能会使眼底发生一些改变。 如果发生黄斑中心凹出血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,就会影响视力, 也可能发生玻璃体液化、玻璃体后脱离、视网膜周边格子样变化,出现黄斑裂孔等,继而导致视网膜脱离。 另外,高度近视发生白内障、青光眼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。要尽早查高度近视并发症,早检查早治疗做补救。